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第三十五讲--书法是艺术世界的妙品,主讲人:王乃栋。王乃栋,生于上海市,祖籍福建南安。新疆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早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上海知青,务农做工事教从文之余,独创了参以古玺章法、岩画构成和行草笔意的写意甲骨文书法;1988 年发起举办中国新书法大展览;曾任新疆书法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书协理事。后南下深圳任公务员。1993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并有书法作品入藏该馆。学术研究原先注重敦煌学中的书法研究,后专攻书画真伪鉴定,已出版一批系统鉴定历代书法的专著。现为上海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已出版《丝绸之路与中国书法艺术——西域书法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文物出版社)等多部著作。
今天给大家谈书法欣赏与真伪鉴定。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要了解什么是书法?第二,
什么是书法艺术?第三,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
实际上这三点也是我近几十年来的三项研究成果,个人的看法跟大家交流。
唐代当时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徐浩说过这么一句话,“字无百日之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空话。唐代书法发展是非常好的,唐太宗李世民提倡书法,推崇王羲之,整个唐代的书法家非常多,是我们书法史上的一个顶峰。唐代著名的文人李华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罕晓其奥”,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很少有人能够懂得书法的奥妙,唐代书法发展到一个高度,仍然有人说是极少数人才懂书法,也就是说,书法一千多年来始终无人搞得太清楚。
什么是艺术书法
中国书法里有三个体系,包含实用书法、艺术书法和伪异书法。
第一,实用书法。什么叫实用书法?很好理解,就是我们日常应用的,从古到今所有书写的遗迹都是实用书法。三千年前的甲骨文,还有金文—就是当时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所以也叫钟鼎文。简牍也叫汉简,也是最早的书本的形式,就是一根根木片写上字然后绑起来卷成一卷卷的,组成一本书。所以我们现在往往也把书称为一卷,卷一、卷二,对不对。这是从汉代开始来的。
第二,就是艺术书法。为什么要叫艺术书法?怎么样才能称为艺术书法?它有一个标准:就是要把笔法精妙的历代名家书法作为前提,一定要笔法精妙。因为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到汉简这段时间都是一般的日常书写,文字比较小,那个时候毛笔已经发明,但是没有大量应用,而且写在很小的竹简上;纸张发明以后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先人在毛笔书写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书写经验,创造了非常独特的笔法,写出了非常好的字,这个时候艺术书法诞生了。所以说艺术书法是:“根基于实用,升华为艺术”。艺术书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汉代的末年,三国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必须要有毛笔,必须要有纸张。笔法比较完备,各种字体比较全面,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作为观赏产生的,不是作为实用手段。根据文史资料,最早把书法作为独立艺术品来观赏的记载是曹操时期。曹操有这么一句话“常将鹄书悬帐中”,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把一个叫梁鹄的书法挂在床边,挂在床边干什么呢?就是要欣赏他的书法。梁鹄就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曹操经常把他的书法挂起来看,所以从汉末的三国时期,这个时期艺术书法基本上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历代笔法精妙的书法名家从早期四大家开始,简称为“钟、张、羲、献”,
“钟”就是曹操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钟繇,钟繇和汉代末年一个写草书的张芝,“羲”就是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献”就是他的儿子王献之。“钟、张、羲、献”是早期的四大著名书法艺术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年代久远,而且大部分都失传。
汉代张芝的作品,他的书法晋代就说“寸纸不见遗”,就是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概差不多有点样子的书法家的作品,就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三个人的作品。钟繇的字是楷书,他是楷书之祖,创造了楷书书法。
整个艺术书法的产生是从汉末、魏晋到清代。在我们硬笔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如果给它命名,应该称为“笔法时期”。汉代以前,从古甲骨文到周、秦、西汉,虽然有很多书法,但实际上是随意性的实用书法,艺术书法还不成熟,所以把它称为前笔法时期。从汉末、魏晋开始到清代,真正的书法家产生了,所以我们才称为笔法时期。到现代产生了硬笔,人们日常书写很少用毛笔了,所以我们称之为后笔法时期。这三个时期用笔法命名,评论书法的好坏就只能拿笔法作惟一的标准,所以笔法非常巧妙才能称之为艺术品,如果笔法不太好,不能称为艺术书法。
什么是伪异书法
伪异书法有两个特征:一个是笔法弱化的墨迹,它的笔法不是很精妙,是弱化的;另一个是笔法变异的,为什么变异呢?因为是刻在石头上而不是写在纸上,刻到石头上用纸墨拓下来,形成黑底白字的样子,白底黑字我们称为墨痕。那么用刀刻以后再用纸拓下来,所以称为笔法变异的墨拓。古人为了学习、或者欣赏就重新用纸蒙到书法作品上面反复勾摹,勾摹了很多,同样一个《兰亭序》可以勾摹100 本,也可以勾摹500 本,这就是临摹的。还有一种是伪造的,伪造的就是假货,为了骗人、骗钱伪造一些东西。还有不太懂的、不会写字,不太了解笔法的人写的字,这种书法称为笔法弱化的墨痕。笔法弱化的墨痕比较典型的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有一个“三希堂”,他收藏了三件稀世的宝贝,其中就有这一件《快雪时晴帖》。可是乾隆皇帝眼光不好,这件东西虽然称得上稀世宝贝,但实际上是经过多次临摹和王羲之的实际面貌差得很远,虽然写得比较端正、秀丽,但是线条没力,一点气势没有。我们认为,这种经过多次反复临摹的、已经失真的,和原来的书法有一定距离的的书法,我们称为伪异书法。
宋代米芾讲过一句话:“一扫二王恶札”,这句话怎么来的呢?据说宋徽宗对米芾写的字非常喜欢,有一次把米芾请到宫里来写字,米芾写完以后感到非常得意,把毛笔一扔,说了一句话: “一扫二王恶札。”把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称为恶札,为什么?很多人产生误解,说米芾很狂,连王羲之的书法都不放在眼里,实际上不是这样。米芾讲的恶札实际上说的是二王的书法经过几百年的反复临摹已经面目全非了,变异了,所以称作恶札。《快雪时晴帖》,毫不客气地称为恶札,说明是伪异书法。虽然说伪异书法叫法不一样,但是古代人很多说法都称为恶札,这个说法由来已久。
第二句话是现代书法大家启功说的,他说“少谈汉魏怕徒劳”,什么意思呢?汉、魏我刚才讲过了,汉、魏时艺术书法还没有成熟,这个时期都是实用书法。它的笔法还没有成熟,所以汉魏流传下来的大部分是石刻和那些甲骨文、钟鼎文,经过多次的加工已经是笔法变异的东西。所以启功认为不能拿这些东西来作为临摹范本的学习。
启功前面讲对了,“少谈汉魏”,为什么?它的艺术性是没有经笔写出来的书法,不能够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但是这个汉魏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汉魏有汉魏的特点,特点是什么呢?它的书法虽然经过再次的摹刻,笔法痕迹已经很难看到,但是汉魏有一种精神,就是一种自然的精神是笔写不出来的,汉魏有汉魏独特的艺术气质。所以少谈汉魏是对的,怕徒劳则要具体分析,虽然汉魏是一种变异的书法,但是这种高古的精神、气质我们要好好学习。
书法艺术的欣赏标准
欣赏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欣赏精妙笔法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汉字形态,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的审
美类型。因为我们欣赏书法,说它好与差要有一个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差,要有一种依据。
书法欣赏是因字形变化的大小,区分为两个阶段,三个层次。
两个阶段指的是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论,我是按照清代著名美学家刘熙载的观点来划分的。他有一本书叫《艺概》。他在书里面讲了这么一句话,书法由不工到工,然后由工到不工,最后解释说“不工者,工之极也”。这句话讲的就是学习书法的过程,一开始不会写字,然后到会写字,就是“不工到工”。会写字以后并不是说写得舒服一点、好看一些就完事了,还要达到高级阶段,就是说“工到不工”。最后这个不工和前面的不工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高级阶段不工是“工之极也”,已到顶了,真正的工才是不工的,这是他的审美观点。我根据理论和自己的研究和体会,认为前面的不工到工是一个初级阶段,也就是一个技巧的阶段,第二个工到不工才是真正书法艺术的高级阶段,是风神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不工到工是初学,从不工到工合于实用。我们把字写端正了,这个字写得很好,很漂亮,就适合于实用。第二个阶段由工到不工,适合于我们的观赏和追求,适合于我们的研究。如果把第二阶段的工来实用,恐怕不适合,他是一个创作研究观赏的阶段,看似很多字特别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字写得很潦草,这种字作为欣赏很好,但是实用恐怕不行。
第二阶段的不工,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神采。是精妙的笔法派生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审美形态。其实绘画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齐白石提出绘画就是“似与不似”之间,绘画不能画得太像,画得像与不像之间,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但是黄宾虹比他更高明一点,他提出“以不似为真似”。他是著名画家,他的书法也非常精彩。他的画作,一般没有学过绘画或者没有接触过艺术的人很不容易理解,黑乎乎的一大片。虽然黄宾虹讲的“以不似为真似”,画得不像了才是真正的像,这句话和我们书法里面的“工是不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讲艺术不能看表面现象,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对书法神采评价非常高,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有一个著名书法家王僧虔,他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我们论书法神采是第一的,形状和质地、线条是其次的。两者兼得才能够继承古人。唐代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名家张怀说:真正懂得书法的人只看你的神采精神,不看形状写得怎么样。从古人的神采理论我们可以对照刘熙载讲得有一定的艺术深度。
明代初年书法家沈度的作品,皇帝看了他的字以后,称这个人是“我朝羲之”。说他是明朝的王羲之,对他评价非常高。他的字实际上比较工整,比较规范,他的字为什么写成这样?因为皇宫里所有的圣旨、诏书、文书都由他来写,他肯定不敢随便乱写,所以他的字非常工整。属于比较规范的工整的书法,实际上是一种初级阶段的书法。第二阶段,高级阶段的书法,如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叫秀丽,是阴柔美。我们把书法的欣赏分为阳刚美和阴柔美。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是小楷还是行草,都是以秀逸为主。王铎的作品,是比较刚健、大气的书法。
苏东坡的字以“丑”为美,这在美学里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丑跟美是相反的,以“丑”为美,“丑”也是一种美,清代书法家傅山:宁愿写得“丑”一点,不能写得秀气,因为那样不耐看。我们喝酒的人不喜欢喝甜酒,而喜欢喝烧酒,烧酒就是比较辣的酒。书法也是一样,我们一开始学书法可能比较喜欢秀美的东西,时间长了,喜欢看“丑”的东西,这样耐看,就是以“丑”为美。
朱熹说过两句话:第一句,“字不求好,却好”,写字不要求好,求好也不一定是好的;另一句话就是“字有力,便好”,朱熹的书法审美观念非常明确,第一点自然,自然写就行了,第二点不但要自然还要写出笔力来就好了。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书法艺术的鉴定标准
书法鉴定,一般人来看很难,实际上并不是深不可测。只要我们认真一点,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学到书法鉴定。鉴定实际上是对书法艺术最高水平的检验,悟性不同导致观点不同,掌握的资料不同而导致结论不同,但鉴定的标准也是一条,看你的笔法是否精妙,风神是否一致。
风神是书法的高级阶段,实用书法一般很少有风神的,有了风神才能称为艺术书法。搞鉴定一定要懂书法,懂书法才能搞鉴定。我想我们很多鉴定家之所以犯错误可能对书法的理解不深。所以现在很多鉴定专家并不神秘,不要迷信他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