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先生《也谈怀素<自叙帖>(续)》(见《书法》2008年第4期)一文,洋洋万言,重申了赞同台湾李郁周关于怀素《自叙》(故宫藏墨迹本)“文彭摹本说”的观点。但是李、王两人立论的根据多属赝品,笔者已撰文《吃药<晋唐小楷>与误判<怀素自叙>》,详析其误鉴《旧拓晋唐小楷》之事,现再谈王文中《雨后帖》与怀素《自叙帖》的有关问题。
图1
王羲之《雨后帖》,纸本,纵25.7公分,横14.9公分。现藏故宫博物院。历代著录最早者是清安岐《墨缘汇观》,该书记载:“《雨后帖》,草书,纸本,唐模。”(图1)
王铁先生是如何狼腿拉到狗腿上地将《雨后帖》与《自叙帖》拉扯到一起,并以《雨后帖》上的印章来鉴证《自叙》墨迹(故宫本)是“明末的摹本”呢?先要看看他的文章:
“笔者最近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印记,请看下图。
这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羲之的《雨后帖》,有人认为这是唐摹本,有人认为不是。有人说好,有人说拙劣。但笔者认为,首先看纸张应该是唐代的有帘纹的纸(日本有人说不是帘纹,而是什么‘行道’,只是一种说法而已,笔者不赞同),与现在仍能看到的《寒切帖》、《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快雪时晴帖》、《上虞帖》、《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等唐摹王帖的用纸应该是一样的,所以说此帖是唐代的人写的应该是有根据的。但书法水平似无上述各帖高,可能是水平不太高的人的临本,不是摹本。如果这个论断可以成立的话,则就有些意思了。
该帖左下角有一模糊不清的印章痕迹,经辨认,可以肯定就是本文上面讨论过的‘四代相印’,这个印是否有可能是真的‘四代相印’呢?看来也不是一时能够下结论的问题,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吧……有人说这个‘四代相印’是假的,根据是什么呢?说是经过对比,不知他是和什么印对比,很有可能就是把《自叙帖》上的‘四代相印’当成真印了。现在看来,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了。
除了以上的论据能够证明《故宫本怀素<自叙帖>》确系明末的摹本外……”
读了这段引文以后,王铁文章的论据就非常清楚了:一、《雨后帖》的纸张是唐纸,所以说是唐人写的;二、如说《雨后帖》上的“四代相印”是假的,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所以《自叙》墨迹上的“四代相印”不真,所以《自叙》墨迹是文彭摹本。
现在我们需要根据以上论据来讨论三个问题:一、《雨后帖》的用纸是唐纸,就能成为该帖是唐人所写的根据?二、《雨后帖》的纸张是唐代的纸吗?三、《雨后帖》上的“四代相印”是与伪印“本末倒置”的(真印)?
第一个问题,显然是一个对鉴定之道丝毫不通者才会产生的伪问题,“所以说此帖是唐代的人写的应该是有根据的”这句话其实是毫无根据的。后人利用前代纸张来书写或造假是鉴定知识中起码的常识。唐纸的书写者未必是唐人。这句话改为“所以说此帖是唐代人的写的可能是有根据的,”就对了,当然,“唐纸唐写”的根据也不足了。如果作文是以假设的立论为根据,面不是以客观的事实为根据,即使能自圆其说,于学术则无补,于文风则日衰。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是非常简单而明了的:《雨后帖》非唐纸而是宋纸。理由:
图2
图3
一、徐邦达先生《古书画伪讹考辨》中说:“《雨后帖》……必是后世伪造仿书无疑。此帖未见刻于古代丛帖中,也少前人记载。帖上有‘贞观’、‘世南’二墨印系用墨笔描出,又‘志东奇玩’、‘四代相印’、‘绍兴’连珠小玺,除小玺外皆非真迹……此帖所用纸是竹料。竹纸事实上要到宋代才有出现,苏轼曾说:‘今人以竹为纸,古亦无有也’。”又徐氏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说:“(3)竹料。用嫩竹造的纸作书画大约要到北宋才有……我们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人临仿书王羲之《雨后帖》……等,全是用竹纸写的。”(笔者按:实则“绍兴”小玺也疑伪,此帖书写年代更晚,当另文论之)
二、施安昌先生编《晋唐五代书法》(《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出版)中说《雨后帖》:“该帖所用细横帘纹竹纸,在唐以前不会有,因此,书写年代在北宋至南宋绍兴年以前。”
这时,王铁的杆粉丝也免不了迷惑:那个与徐、施两人鉴定意见完全不同的“唐代的有帘纹的纸”的结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原来王铁关于《雨后帖》用纸的断代结论居然是自个的目鉴:“首先看纸张应该是唐代的有帘纹的纸与现在仍能看到的《寒切帖》……等唐摹王帖的用纸应该是一样的。”
首先,关于《雨后帖》用纸的鉴定结论是在“应该是……应该是一样的”这类含糊其词的语句中粉墨登场的。其次,“首先看”、“仍能看”究竟是如何看?是采用科技方法看?拿在手中看?隔着玻璃看?还是根据书本看?王铁在上文举证看到了几乎是王羲之传世的所有墨迹。众所周知:《雨后帖》在北京、《寒切帖》在天津、《上虞帖》在上海、《快雪时晴帖》在台北、其余各帖均在日本的王室收藏。在现有的文物管理条件下,这些名帖甭说是以科技手段看,就是凑近半尺看,也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是***要员或***高干的王羲之书法专题研究考察团。不是小看某些人,隔着玻璃展柜远远地观看这些宝贝的机会还是有的。要说这样看就能断言王羲之传世各帖的用纸和时代“应该是一样的”,应该是吓唬外行的大言、自以为是的狂言、无人能信的谎言。
而且王铁在文中十分肯定地说:“日本有人说不是帘纹,而是什么‘行道’只是一种说法而已,笔者不赞同。”
按《雨后帖》本是故宫藏品,已有故宫的多位鉴定专家先后发表了多次关于《雨后帖》用纸年代和质地的鉴定意见。对本国本单位的具体的鉴定结论不着一字,反而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找到东国的日人的遥远说法去理论。国际鉴定家也不至于对书画鉴定前辈的有关重要鉴定意见置若罔闻吧。
第三个问题:《雨后帖》上的“四代相印”究竟是真是赝?这个问题徐邦达先生等人早就说过了,本文暂不讨论。这里要分析的是王铁的鉴定方法和逻辑。
王铁为了证明那个莫须有的李郁周首创的《自叙》墨迹(故宫本)“文彭摹本说”,又找出了几个“四代相印”来说事,此印原本是北宋收藏家苏氏之印,也是赝家仿造以行骗的目标,传世书画上往往可见此印,但大多属赝。王铁不知就里,胡子眉毛一把抓地举出了三方“四代相印”:一在《宝晋斋法帖》中,一在颜真卿《刘中使帖》上,一在孙过庭《草书千字文》赝本里。此三印有的摹刻失真,有的属临本赝品,公信力不足。忽然间发现了《雨后帖》上的半边“四代相印”,于是大感兴趣,寄以厚望。
王铁先是不顾事实,认定《雨后帖》的用纸是唐纸。然后得出唐纸是唐人书写、宋人钤盖真印的结论,因此,“四代相印”也就成了不“本末倒置”的(真印)了。
然后,王铁根据以上四方“四代相印”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相”字右侧的“目”字中的两横是斜的,来否定《自叙》墨迹(故宫本)上的“四代相印”。他说:“经仔细观察,笔者发观,其中的‘相’字右边的‘目’字,中间的两横,只有《故宫本<自叙帖>》是平直的两横,其他三个印记都是自右上而向左下斜,这个特点还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根据以上两点,从逻辑上分析,《故宫本》上的‘四代相印’是假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好,就让大家来看看王铁先生的目鉴水平和鉴定逻辑:
一、《自叙》墨迹(故宫本)上的“四代相印”中的“目”字的两横是平直的吗?显然,只要不是色盲,人们完全可以看出这两横并非是平直的,而是略斜的(图2)。铁的事实不免让王铁自己打了自己的左脸一个耳光。
二、按照王铁先生的逻辑,“是平直的两横”的“相”字的“四代相印”,“是假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此话原是针对《自叙》墨迹的。但是人们却意外地发现《自叙》水镜堂刻本中所刻的“四代相印”的“相”字的两横,恰恰是完全水平的“平直”(图3)。这样,真个是《红楼梦》中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李、王二人喋喋不休地据以论说《自叙》墨迹(故宫本)是“文彭摹本”的《自叙》水镜堂刻本上的“四代相印”,现在竟然被王铁自己经仔细观察发现的证据证实为假的了!这时,什么《自叙》水镜堂刻本、什么《自叙》水母本的所谓可靠性已经完全被自己否定,闹剧可以谢幕了。
又一铁的事实无疑抽自己的右脸一个嘴巴。
原刊于《中国文物报》2009年1月14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